【政策预公开解读】《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)》政策预解读

2024年04月23日 来源: 2024新澳门原料网大全

《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)》政策预解读

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武宁创新共同体高质量发展,全面打响“中华武数”科创品牌,普陀区根据国家、本市对科技创新工作最新要求,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了《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4-2026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。现就《行动方案》有关内容解读如下:

1.制定《行动方案》的背景是什么?

一条武宁路贯穿普陀东西、辐射南北两翼,把普陀乃至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,串联集聚了2家高校、16家科研院所、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,科创资源集聚,产业基础深厚,是普陀深化协同创新的大枢纽和主阵地。2023年以来,普陀区坚持把创新放在区域发展的核心位置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着眼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,谋划并推动了“中华武数”科创布局建设。其中,武宁创新共同体健全“党建联抓、资源联享、人才联育、科创联动、发展联创”的“五联”机制,重点解决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”的断链问题,是打通普陀科技创新“任督二脉”的枢纽阵地。

2.为什么要制定《行动方案》?

2024年是“中华武数”科创布局建设的深化之年,是武宁创新共同体各项工作的“走实”之年。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、市委全会以及区委全会精神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特色承载区,打响“中华武数”科创品牌,以党建为引领,高质量建设武宁创新共同体,需制定本《行动方案》。通过研究具体举措,细化2024年至2026年的行动目标和任务,为武宁创新共同体实际工作推进提供指导。

3.武宁创新共同体到2026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?

对标一流科创区建设,以党建为引领,发挥武宁路沿线综合优势,完善政策激励和体制机制,放大各类平台和要素的赋能效应,联动长三角科创资源,强化政府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载体和企业、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主体协同,推动创新主体集聚、科创人才集聚、创新生态优化。到2026年,将武宁创新共同体基本建设成为科创党建的示范地、科创企业的首选地、科创人才的新高地。

4.《行动方案》在党建引领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以党建为引领,深化党建赋能,坚持党建与产业创新目标同向、部署同步、工作同力,以党建共建凝聚产业、企业、创新资源,构建武宁创新共同体党建联盟体系。一是由政府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重点企业、金融机构、孵化器等各类主体组成党建联盟,以党建共建凝聚“政产学研”合作共识。二是以党建为纽带加强武宁创新共同体各主体交流,开展学术研讨、“悠悠午间”等共同体党建联盟活动。三是加强科技园区和楼宇党建。进一步统筹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布局,推动科技园区和楼宇链接区域党建服务站,以“党建+”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5.《行动方案》在科创策源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培育集聚科技创新力量。围绕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命健康等领域,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,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。鼓励科研院所新建一批国家级、市级创新平台。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,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。二是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融合协同。鼓励高校、院所承担国家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。鼓励头部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联动高校、院所、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。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,围绕重点发展产业中关键核心技术,组织区内外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。三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。发挥“百大平台”联盟作用,加强平台协同创新。积极引进发展专业化、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,围绕同济大学、华师大等高校,推动科技成果在普陀转移转化。

6.《行动方案》在产业集群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。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等科创资源集聚优势,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,瞄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,围绕成员单位的行业领域特征,聚焦电器电力、化工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时空大数据、机器人和设备检验等细分产业方向开展集群行动。二是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。围绕智能软件、研发服务、科技金融和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,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,明确招商方向,推进产业链招商,大力招引“链主型”和“平台型”企业。三是推动研发产业化发展。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总部,支持全球、全国领军企业,或国家级/省(市)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创新型企业总部。大力培育发展研发型企业,支持设立以自主技术研发服务为主业,提供研究开发、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的研发型企业。

7.《行动方案》在资本赋能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推进资本赋能科技创新。发挥国资引导作用,提升国资创投效能,探索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,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,推动形成融资担保降费奖补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规范管理等多管齐下、互相配合的支持机制。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在普陀区设立各类创投基金,积极引进国内外天使、风投等创投基金在普陀设立分支机构,鼓励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。三是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。积极对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、上海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,推动科创企业融资和上市。

8.《行动方案》在人才集聚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。建立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,支持华东师大、同济大学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定制服务。依托“靠谱”区域化团建联盟,推动高校与区内重点企业对接,实现高校与企业形成人才培养互动关系。二是建设一批人才载体平台。在同济科技园、华师大科技园等载体打造大学生创业乐园,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。支持大院大所设立院士工作站、专家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,集聚高层次人才。三是打造一批人才交流合作平台。定期开展青年人才交流活动,包括人才对接、职业规划培训以及专项学术交流等,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合作,形成“靠谱”青年人才交流品牌。四是优化人才服务。做优青年人才落户、住房保障、子女教育等服务,着力解决青年人才发展后顾之忧。加强对高层次人才专属服务,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。

9.《行动方案》在区域联动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合作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在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开展战略合作。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区域联动合作。围绕关键核心技术,鼓励高校大院大所名企与长三角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攻关。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资源丰富、社会资本密集优势,共建共享新型研发机构。三是开展产业区域联动合作。积极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沿线城市,吸引长三角企业在普陀设立研发总部,联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,激发产业协同发展活力。四是加强人才、资本等要素区域联动合作。鼓励支持企业与长三角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,引进长三角优秀人才。吸引长三角资本到普陀投资兴业。

10.《行动方案》在空间优化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优化科创空间布局。布局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空间和科创共享空间,引进专业化、品牌化的科创空间运营机构,推动“万众创新、大众创业”。二是建设特色产业空间载体。探索产业复合功能用地,建设一批“研发+制造”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。推动科技园区升级转型,打造以研发为重点的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。三是提升国有空间载体比例。支持区属国企收购、收储土地建设自持空间载体,鼓励与园区和楼宇品牌服务商开展联合开发,推动产业集群发展。四是推动园区和楼宇专业化运营。鼓励支持楼宇和园区引进品牌化、专业化运营机构,提升楼宇园区运营水平。

11.《行动方案》在主体培育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实施“一企一案”培育计划,推动大企业发展壮大成为龙头企业。二是梳理科技型企业名单,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,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基数,培育一批“小巨人”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“隐形冠军”企业、“独角兽”企业,推动科技型企业科创版上市。三是健全中小微企业发现培育机制,分层次分领域筛选优质中小微企业,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育库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。四是优化营商环境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大力推进“一次办好”“一窗受理”“一网通办”,以“靠谱”服务厚植市场主体发展“沃土”。

12.《行动方案》在城区提质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实施武宁路美化工程。推进武宁路沿线地道路面、立面等全方位绿化美化改造,把武宁路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景观大道,提升武宁路沿线品质和形象。二是提升真如副中心城市品质。推进真如副中心环境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推动真如副中心环境和服务品质提升,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“会客厅”。三是提升园区和楼宇服务品质。推动武宁科技园、长风科技园、天地软件园等园区和楼宇服务功能提升,建设休闲娱乐、体育运动等公共服务空间,打造高品质空间载体。四是打造武宁沿线特色亮点。提升时代超市、长征影剧院等地块服务功能,打造区域发展新亮点。

13.《行动方案》在品牌塑造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?

一是打造具有特色的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标识。在武宁路沿线、真如副中心、信泰中心等重点区域和楼宇规划建设科创标识,扩大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力和影响力。二是开展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宣传。积极开展“创·在上海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普陀赛、“中华武数”科创集市、科技节、院所开放日等各种形式科创活动,依托新媒体等各个渠道加大宣传力度,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14.《行动方案》有哪些保障措施?

一是健全体制机制。建立健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及联席会议制度“1+1”机制。推动设立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实体化运作机构,承担空间载体打造、招商引资、功能型平台建设和创新生态营造等功能职责,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做实做精做深。二是加强政策支持。围绕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人才集聚等方面,制定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政策体系,包括新型研发机构、概念验证中心、人才服务、项目支持、金融赋能等方面。三是强化评估督导。建立健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评价督导机制,强化数据监测、任务推进和成效总结,对目标任务进行动态调整,强化结果运用,保障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顺利推进。